如何看待孩子的德育教育_如何看待孩子的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如何看待孩子德育教育_如何看待孩子的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如何看待孩子的德育教育_如何看待孩子的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如何看待孩子的德育教育

一、3-6岁的孩子德育教育应该做些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托起了整个家庭的期望,是父母的全部感情寄托。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呢?我认为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是最重要的。
古人云:德者才之主也,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德,在人之所以“立人”,人之所以“立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司马光曾说过:“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徳者谓之小人。”足见德乃立人、立事之基础,那么人之德在先,对孩子的教育也必须德育先行。
德育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那么如何进行德育呢?依我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知礼”。大家都清楚这句俗语——礼多人不怪,礼反映在我们的待人接物上,落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一举一动都 有礼可遵。我更希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多多实践,通过实实在在的与社会生活多接触去懂礼、知礼、行礼。生活中我们是社会化的人,与人见面应微微笑主动地打招呼,寒暄几句,这是见面礼;与人有意见分歧时,应沉着冷静,对事不对人,尊重对方;与朋友交,真诚为先,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其实“礼”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行礼,才不失礼,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知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只有懂的孝敬父母,才能做到真正的爱人、爱自己、爱家庭、爱事业。我们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生活、了解生活,知道是干什么的,工作时怎么样的,知道父母的辛苦。让孩子们知道父母为家庭、为事业、为了他们付出了多少。他们终会慢慢长大,他们会成家立业,会成为父母,也会有自己的家庭,知敬才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敬”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敬老”,不仅仅是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对每一个老人有尊敬之心,知敬也是知礼的一个方面。
最后,我们应该让孩子“知恩”。我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能独立生活。因此我们必须知道感恩,也必须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感恩,心怀感恩。让他们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生他养他,给予物质和精神;让我们感恩大自然,自然提供阳光、空气、水扥给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让他们感恩师长,师长交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感恩对他们好的人,因为他们爱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感恩对他们不好的人,因为他们让他们认识生活。总之,心存感恩,才能拥有幸福和快乐。
身为父母,我们是教育者,我们也是孩子的榜样,言教不如身教。只有我们生活中言行一致,只有我们知礼、知敬、知恩,他们才能更好的成长。

二、如何在德育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就是"感恩教育".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在以往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感恩教育",往往有意无意地弱化和忽视,使"感恩"没有成为众多青少年自觉自愿的行动.正因如此,对未成年人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感恩既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走向社会后,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小树立感恩意识,懂得知恩、报恩、施恩.只有懂得感恩,孩子长大以后,才会懂得报答父母,关心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三、家长如何开展家庭德育教育

德育——家庭教育的灵魂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一些家长把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简单理解为拥有众多特长,认为特长多就是能力强。因而,家长进行教育时只关注孩子的智育。家长每天只是要孩子学习,练习各种特长,却忽视了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对孩子的教育,应以德为先。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的影响;但品德的好坏,则影响他的一生。“微软小子”在谈起自己的成功时,都说最感激父母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才能有他们现在的成就。这些都说明道德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家庭德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步,德育又是其中的最重要部分,有哪些方面呢? 第一、爱心教育。 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爱心教育包括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等。对孩子进行这方面教育,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 第二、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具体有以下一些内容:1。礼貌用语。2。待人接物的礼节:如大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门。3。文明行为规则: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壳;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等。 第三、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劳动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勤俭节约等。 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2。家务劳动。3。集体公益劳动。 第四、培育良好品格。 好的品格包括有诚实、正直、勇敢、毅力、进取心、诚恳、谦虚等。对电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富兰克林,从青年时代起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达到道德圆满的勇敢而艰苦的计划”。他为此特地做了一本小册子,将“勤劳”、“诚恳”、“俭朴”、“节制”、“正直”、“宁静”、“谦虚”等十三项美德记录在册,每天晚上都要做一番反省。他这一计划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始终严格执行。 我们知道了德育的内容,那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德育呢? 第一、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 第二、从小抓起、从小处着手。 对孩子的德育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还有,对孩子的德育要从小的方面着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三、注重教导结合、启发思考。 家长在进行德育时引导孩子,思考从事例中能学到什么。在讲故事、看电影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从中学到知识。 第四、用形象性、趣味性的方式。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要只是用说理的方法,家长要注意使用具有形象性、榜样性的教育。而游戏、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这样孩子就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第五、经常与孩子交流。 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子女的心理障碍。 第六、与学校合作。 学校教育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德育只在家中谈论还是不够的,还要与学校老师合作,一起对孩子的思想言行进行管理,使孩子的思想认识更加有条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该让孩子不要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让孩子阳光地成长,这些比什么都重要!

四、探析如何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渗透

一、学前幼儿德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时光,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观,使我们的幼儿从孩子便养成了任性,骄傲等道德意识和行为.部分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良个性和品质,,如脾气大,个性固执,挨不得批评,不懂礼貌,打人,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加强德育更显的十分重要.我们要让幼儿从小怀有感恩的心,从小尊重人。学前幼儿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个性。幼儿出生后,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发展很快。只有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将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格教育端赖于6岁前之培养。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着他继续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幼儿升入小学,教师需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由此可见,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意义重大。 二、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 (一)幼儿老师要了解学生 幼儿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于她们不是真的了解幼儿。尽管每天都在认真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关爱方式方法,让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让孩子感到很难受。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搞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特长、品质和性格,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情况,并建立起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同时,还应注意随时了解和研究幼儿的变化,以便充实和修改,在全面了解每个幼儿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幼儿不同情况分别给他们制定出近期和长远奋斗目标,开展个别教育。 (二)要让幼儿感受爱、学会表达爱 师生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这个“关系”和“距离”通过师生间的交往得以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是以爱为基础的,具体表现为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沟通,由此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精神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幼儿不断地积累情感经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幼儿只有在有了良好的情感后,才会以相应的关心、友善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人的爱。 作为教师,应积极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在孩子入园初期,教师除了要做到对幼儿每日抱一抱、亲一亲外,还必须保证与每个幼儿有个别游戏与交流的时间。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谈谈他喜欢的亲人,喜欢的玩具,喜欢的衣服和高兴的事情等,这样会逐步培养幼儿愿意和教师说“悄悄话”的习惯。 (三)要加强师德修养 师行无小事,处处皆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孩子直接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可见教师形象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都会认真地模仿,可见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有心人,要求幼儿做的,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幼儿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要用自己文明的语言、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孩子。榜样的力量是神奇的,教师的健康、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仿效了。教师的天职不仅是向孩子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优秀的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不断完善自已的道德品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智能的人才。 (四)幼儿教师要有爱心 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比如,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德育培养,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五、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打工潮的扩大,祖国建设得到了翻天覆地变化,一座座新城区的崛起,一条条高速公路的畅通,都离不开农民工的血和泪。他们为了能给亲人带来美好的生活,为了给孩子上学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不辞辛苦,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含辛茹苦,加班加点,都只是为了能够多挣几个钱,来满足家庭的需求。这是好的方面,也是无需厚非的,因为他们为祖国的崛起在添砖加瓦。但是,他们的离开,同样也给社会、给学校、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老人的赡养,子女的监护,农田的耕作等等,都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子女的监护,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离开,孩子的德育教育在家庭中就是一片空白,虽然,大部分孩子都有爷爷奶奶照护,爷爷奶奶也只能满足他们生活上的需求,对于文化教育,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孩子大了不由爷,你说什么,他们也不听你的,时间一长,都就成了无笼头的野马,任着自己的性子,不问对与错、好与坏,只有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来悲痛。这都是缺乏德育教育的结果。那么,对于农村这些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法,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的:
一、注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于成千上万的农村留守儿童,首先是他们都缺乏父爱和母爱。有一部分儿童,他的母亲把他生下来,没有几个月,就把它扔给爷爷奶奶抚养,只要能按时给他们爷孙们汇钱来就够了,自己也就算完成了任务。他梦忘记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孩子的以意识也在一天天的形成,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没有人去关爱他们,没有人指引他们,一致导致他们从小形成脆弱的心理,爷爷奶奶的话就是耳旁风,听也不听理也不理,若是爷爷奶奶说很了,就会和爷爷奶奶争吵,更生的是嘴还不干净。有很多人看到这种现象,都会认为,孩子之所以会这样,那都是他爷爷奶奶的溺爱造成的,说这话的人可冤枉了老人家。其结果,孩子成绩学得不好,生活没有规律,还和其他的顽皮的孩子混在一起,一致学坏,孩子的父母知道这样的结果,也会责怪他们的父母没有劲的责任,没有把孩子管教好,终之,造成孩子不听话,不想学习,成天尽想玩,时不时的还会带来一些麻烦的结果,是一个很复杂的原因,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离开。怎样解决这个原因,就目前来说,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父母的责任是很重的,他们最重要的是要争钱,没有钱,老人不能赡养,孩子供不起读书,家庭也会贫穷,就是社会上的人也会说他们两口子没有本事。所以,他们在家是不行的,那么,出外挣钱也是很纠结的。要解决这种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家乡附近就近找一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陪伴在子女的身边,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也能够对症下药,从心理上增强孩子们上进的意识。这样在家中也能赡养老人,不过,在家乡附近就业,也得当地镇府的重视。什么引进外资,借鸡下蛋,不管怎么说吧,就是要把当地经济搞活,出门打工的能看到新的希望,他们还会外出吗,他们的孩子也就不孤独了,这样就能解决很多家庭出现的矛盾,这样就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新农村。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道德教育。
学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这样做人。由于社会的飞跃发展,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数字电视的普及,手机的智能化更新,宽带网络的推进,这些东西对于农村中小学生都有极强的诱惑。这些新鲜玩意孩子们一旦接触到,不仅仅是感到新鲜,更可怕的是他们的沉溺。是啊,小孩子都有好奇心理,智能手机的好玩,网络游戏的吸引,都会导致小孩子的心理偏离,一旦听到别人说或是看到别人在玩,这种好奇就会控制不住,就要亲手去尝试一下,有了第一次那就会接连不断地继续下去。就造成了放学不回家,频繁的向爷爷奶奶要钱,甚至是夜不归宿,一旦腰包里的钱玩完了,开始向爷爷奶奶撒谎骗钱,接不上,就会向别人去借或者就直接的赊欠老板的,久而久之,外债高筑,不能自拔。为了还债,怎么办呢?只好铤而走险,迈出第一步。这就是失去道德良知的后果。怎样解决这种棘手的问题,为了防止这样的学生出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和监护人取得联系,和他们一起进行教育,学生不到校上课,要立即通知监护人,如果学生放学晚回家,监护人也要随时通知班主任,只有这样,才能随时随地监管学生;其次,作为老师要想尽办法来教育学生;1、开周会不能忘记学生的德育教育,周会上,要学生总结在上一周里做了哪些应该做的事,哪些不应该做的事,这些事有没有偏离德育教育,做得好事是要及时表扬,不好的事,要耐心教育:2、要给学生营造德育教育的良好环境,尤其是在班里开展读好书的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做好事不仅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快乐了自己;3、要经常教育学生,不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上网不看一些对学习没有帮助的东西,要学生之间互相团结,互相监督;4、要经常找学生谈心,多和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在最近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在学习上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若有,就想办法立即帮助解决,不能让学生有一点失望,要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感受老师的关爱;5、要经常进行家访,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听听监护人对学生有什么要求,这样回到学校,就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再次,作为学校,想为学生之所想,急为学生之所急。这才是促进德育教育有效的手段。不过,老师要做到;1、早到校,要看好早到的学校的学生在教室里 的自学:2、不放过一点苗头的发生,和学生同时度过上课前的一段时间;3、要及时发现不到学校的学生,立即电话联系其监护人,了解该学生在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解决;4、多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心里的状态,能及时的进行德育教育;5、能在课后组织学生做一些有益于德育教育的活动:(1)、读一些有益健康的书报;(2)、爱好的展示,书画、歌咏、读书、或者体育之类的,只要学生有一技之长,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展示出来,使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3)、年龄较小的,老师要循循善诱,不耐其烦的进行引导,使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德育德育花朵怒放的种子,能再后来健康发展成长。
三、要及时提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儿童道德教育的意识。
要想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抓好,光靠学生在学校老师的教育是很不够的。必须进行家庭、学校、社会一起抓才行。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是一点也不能忽视的。有修养、有道德的父母或者是监护人,培养出有上进心、有道德、有爱心的好学生。九零时代的年轻的父母,他们都受到连号的教育,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这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是很有益处的,只要父母们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能在健康的道路成长。由于父母都为了生活常年在外奔波劳累,就造成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忽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父母或是监护人的道德教育意思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还的学校来解决。第一、按期召开家长会。把家长请到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坐在一起,新对新的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如何如何,更重要的是要交流学生在学习中德育教育的培养。并且督促家长要严格看护好孩子的一起行为,尤其和孩子在一起,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说脏话,不做有损他人的事,不在公共场合做一些不文明的举动,如果那样,孩子就会近墨者黑了。第二、就是要和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们的及时沟通。作为老师,要不厌其烦的多给这些父母打电话,要求他们,用电话来和孩子进行沟通,虽然不在身边,打一个电话也是给孩子一点点爱,这样就能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以及行为了。同时也要给孩子的爷爷奶奶通电话,这样就能及时的了解到孩子的真实信息了。有时间的话,要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回家陪陪孩子,使孩子能够得到父母们的最大温暖。第三、做父母的不能用金钱来刺激孩子。因为孩子手中有了钱,就会乱花,不仅对身体不好,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也会造成极大的障碍,给钱不如经常给他们买点生活用品或者是学习用品。这样就能使他们知道虽然父母离他们那么远,还总在牵挂着他们,他们一定会知道父母们的良苦用心,也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
四、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展望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占全国少年儿童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要常抓不懈,任重而道远。但是,社会的飞跃发展,能给我们带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的提供越来越好的条件,学习条件也会越来越好,学习氛围也会越来越浓,只要我们不懈地坚持下去,只然就会得到一个良性发展,那么共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就会及早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老师的知识更新,新老教师的更替,素质教育的深入,道德教育的普及,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设施的提高,学生的社会关观,知识观,价值观的一步步的形成,都是德育教育良性发展的极好征兆。未来的五彩缤纷世界只有这些稚嫩的孩子去精心描绘,也只有这些稚嫩的孩子才能浓墨重彩的把未来世界装扮得更加美好。这个心愿,一定会在社会的努力下、家庭的努力下以及老师的努力下大放光彩。
总之,阳光总在风雨后。彩虹的出现,不是需要有暴风雨的孕育吗?一切美好的新生事物都必须要有一个不平凡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还会看不见光彩夺目的世界吗!只要我们有信心,德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像春天里的花朵在祖国的大地上会开的如火如荼,光照九州。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看待孩子的德育教育_如何看待孩子的德育教育心得体会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何看待孩子的德育教育_如何看待孩子的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mwj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xmry.com/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