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父母家暴 孩子心理_父母家暴 孩子心理疏导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孩子打骂父母”成新式家暴,孩子打人错在父母,如何教育很重要?
- 2、父母经常骂孩子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
- 3、父母骂自己孩子没本事是什么心理
- 4、孩子社交课,父母必看:怎样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 5、家暴男人心理是什么???
一、“孩子打骂父母”成新式家暴,孩子打人错在父母,如何教育很重要?
很高兴受邀回答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生育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或两个孩子,就出现了现在一个孩子多个家庭或长辈来抚养,尤其是老一辈隔代亲,更加疼爱或者说是溺爱孙子辈。可是这种情况有好也有坏,好处是孩子能得到更多的照顾,家庭负担也轻;坏处是孩子恃宠而骄,变得非常自私任性。
因为有老一辈的袒护,父母管教孩子经常会陷入很多家庭矛盾,孩子就更加难管教。还有很多自己带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非常有问题,有的孩子就特别霸道,自私,喜欢打人。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都是善良纯净的,一个孩子的行为就能看出一个家庭的教养。
所以孩子出了哪些问题,做家长的要及时纠正。今天他的拳头可能伸向别人,不要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孩子多厉害,说不定哪一天他的拳头就会挥向你自己。我实在无法理解,当一个完全还依赖父母的孩子怎么能挥拳向父母,那长大以后呢?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还能爱什么?我不反对以暴制暴,棍棒底下出孝子。
错了要适当给出惩罚,并且让他认识到自己错了,最起码的是非观要从小树立好。我觉得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爱,溺爱只会害了他们。
二、父母经常骂孩子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三、父母骂自己孩子没本事是什么心理
父母骂自己孩子没本事,
是望子成龙过度,恨铁
不成钢心理。可怜天下
父母心。
四、孩子社交课,父母必看:怎样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特征,与父母的性格和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生活在“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家庭里,接受父母所谓“为人只说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教育,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为人生信条,那么,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人,必定是心胸狭隘的。所以,许多孩子的性格完全是父母性格的翻版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要想预防和改变孩子狭隘的性格特征,父母首先要优化自己的性格,给子女以良好的熏陶和感染。家庭教育力求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子女诚实、开朗、团结协作、亲切友好的良好性格。
我们一定要相信这样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指路明灯,就是孩子最好的楷模。所以要想孩子有豁达的心胸,父母就一定不能做个狭隘的人。
另外,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形成狭隘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就一些具体案例,教导孩子为人处世时,把眼光放远,把心胸拓宽,事事从长远考虑,处处以集体为重,不要总想着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旦孩子把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小圈子里转移出来,抛开“以自为我中心”的人生观,那么,他们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心地无私才能天地。
宽给孩子创造一些交往的机会,是锻炼孩子心胸开阔地为人处世的好办法。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创造多方面的条件,扩大孩子的交际面。比如经常带孩子去别的亲友家做客,或者在假期里把别人的孩子接到自己家生活段时间等等,对于纠正孩子的狭隘思想很有效果。
多数孩子的狭隘性格是因为家庭中没有可以与自己竞争的人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打破父、母和孩子的“铁三角”,增加一个家庭成员,孩子的周围出现了“竞争者”,在交往中,孩子就能转变自己错误的交往观通过他们的交往,父母也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然后再根据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教育。这对于使72的孩子学会“谦让”爱别人”、“互相帮助”、“与别人合作”等为人处世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
狭窄的交往空间,往往会塑造狭隘的心灵;肤浅的知识,往往会使人形成偏激的思维方式。父母在给予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和无微不至的关爱的同时,切忌对他们放纵和放任。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对待孩子,关爱和教育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五、家暴男人心理是什么???
家暴的男人统治欲非常强,这样的人都很自私,超级大男子主义,心里有疾病,心里比较扭曲。这样的男人不懂得尊重女人,不懂得尊重孩子,不懂得尊重老人,在他成长的路上就应该出现了问题,多半是溺爱,否则就是小时候他也遭遇过家暴,导致他产生了这样的心理。
统治欲望非常强,大男子主义,很自私
喜欢家暴的男人通常就是对女方的统治欲望非常强,他什么事都想管着女方,他规定女方不能够还嘴,必须要顺着他,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男人在现实里面是超级大男子主义者的代表,做事情很自私,以自己的情绪为中心,他开心了,天下太平,他不开心了,就会迁怒于别人。一个男人家暴,年轻时偶尔行之,上了年纪后家暴的行为越来越严重,女方受不了提出来要和他离婚,结果他变本加厉,这种人就是特别自私,他要求女方在外面处处要维护她。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的一种性格的人。
在外面不如意,回到家里称王称霸,这种人心里很扭曲
我认识的一个家暴的男人,他在外面唯唯诺诺,对谁都是低三下四的样子,回到家里对老婆孩子就称王称霸,吆五喝六,非常耀武扬威。家里老婆和孩子都不能和他对着干,哪怕是有人跟他提一个建议都不行,他一生气的时候,家暴老婆和孩子就会说一句话,我在外面和别人低三下四,回到家里来,我就得管你们!这是什么心理啊?这种人的心理就是严重扭曲了,他在外面不如意,回到家里想找平衡。
还有一种人,他幼年时候经历了不和谐的家庭,父亲家暴母亲,父亲家暴他,留在他童年里的阴影很多。沉默的羔羊一旦爆发,就非常可怕,在他成年以后,他把这种家暴的因子放在了家人身上,这就是心理严重有问题。所以,这种人就应该好好去看看心理医生。作为女人也不要沉默,对家暴的男人说不,因为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父母家暴 孩子心理_父母家暴 孩子心理疏导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父母家暴 孩子心理_父母家暴 孩子心理疏导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xmry.com/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