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方式_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方式有哪几种

家长孩子奖励方式_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方式有哪几种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方式_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方式有哪几种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方式

一、小孩子考试考的好,家长应该给奖励吗?

据调查 家长普遍认为:物质奖励效果很好
彭先生奖励孩子的理由是,儿子从小就好动,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为此,他向儿子承诺:期末成绩考进班级前十名,就送他最喜欢的赛车模型。彭先生说,这种奖励方法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儿子期末成绩名列班级第七,他不仅给儿子买了赛车模型,还奖励了200元钱。(个人认为不提倡 钱 奖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物质奖励是许多家长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做法,他们普遍认为很奏效。
学生:有奖励更有动力
小腾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新款手机是父母、亲友对他的奖励:“父母给的高考奖励都是我非常需要的。我每天都非常认真地复习,同时奖励也是对我成绩的一种肯定。”很多学生表示,家长在考试前许诺一定的物质奖励,自己在学习中会更努力。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考前要求父母物质奖励的做法不赞同。王娟说,学习是自己的事,父母已付出很多,不能再增加他们的负担。
专家建议:物质奖励应讲究方式
专家认为,考试成绩优异,家长给予适当的奖励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奖励要有教育意义和目的性。同时,奖励应有限度。”赵老师说,物质奖励能给孩子带来满足感,但物质奖励不能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这样无形中会强化孩子的金钱意识。家长的奖励承诺可以是旅游、夏令营或是让孩子参加喜好的辅导班。而且,家长的“奖励机制”不能停留在物质奖励上,精神的鼓励、激励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你如何奖励孩子
一、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
由于孩子对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好奇心,而对旧的东西很快失去兴趣。因此,经常交换奖励办法可以保持奖品对孩子的吸引力,使家长的奖励更有效。
例如,每次小宝帮助爸爸倒一次垃圾后,爸爸就奖励他一个塑料动物玩具。开始时,小宝很兴奋,但是几周以后,他就对一大堆玩具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面所说的结果不断改变奖励方式。 恰当的奖励可以用来强化你正在培养的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只要孩子能做到放学后先做完作业再玩,就可以奖励他多玩3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培养出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一个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固定下来后,再针对下一个行为,进行有目标的奖励。
二、奖励要及时。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及早奖励,否则会使奖励失去效力。孩子对家长的许诺记得最清楚,如果答应了不兑现,或推迟兑现,都会给孩子一个不守信用的坏榜样。不要向孩子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或奖励方式代替你答应的事情。当孩子按要求去做了,就要按照事先说好的条件奖励他,你必须使孩子深
信你能履行诺言。
三、用奖励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耐心和时间。
有许多家长希望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恨不得孩子的表现一夜之间就有很大的改观;或者,经常在孩子刚刚有了一点儿进步时,失去继续执行奖励办法的耐心,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
四、明确要求。
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具体并给出得分的标准。不要对孩子说诸如“你应该更有责任心”之类的话,而应该说“早上你先把自己的床收拾干净”这样的话。
五、及时奖励、每日奖励和长期奖励相结合的方法。
在一开始实行奖励计划时,如果孩子能完成家长的要求,可以给他及时奖励。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简单直观的形式来提高孩子的兴趣。例如,用彩笔绘地图的方式标明奖励情况。当孩子完成了一个要求,就把地图的某一块涂上红颜色,看什么时候能涂满红颜色。还可以采用和其他亲友的孩子比赛的方法,看谁进步快,得分多,来刺激孩子的进取心。
六、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
既不要急于求成,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长时间地停留在低水平的要求上。如果你要求孩子做到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那么一开始时,孩子能做到认真听讲15分钟,就给予奖励,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能认真听讲20分钟给予奖励。每次奖励都要使一个行为持续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再提高要求,这样可以稳步地前进。
七、制定出新的标准后,就不要退回去。
孩子有时可能不能一下子适应新的标准,这时不要因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而放弃新的要求。如果第一次不能给予奖励,对孩子说:“很遗憾,第二天再努力,还有机会得奖。”然后让孩子赶快去做。
八、逐渐取消每日的奖品。
孩子的新习惯巩固了之后,不再需要每天给孩子奖励,家长可以这样向孩子解释:“你今天做得很好,用不着每天都得奖,可以积累起来换一份大奖。”然后你可以从两天奖励一次变为三天奖励一次,再到一周奖励一次,最后改为不定期的奖励。
九、用其他的鼓励方式和表扬代替奖励。
在孩子的新行为巩固下来后,家长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取代奖励。例如,当孩子养成了在餐桌上用餐时的良好举止时,可以带他去一家他喜欢的餐厅吃饭,并在餐桌上对他进行表扬。

二、孩子成绩好家长金钱奖励,专家称:情感鼓励最为重要,你怎么看?

金钱奖励方式是可行的,情感鼓励确实也很重要,但若能两者相结合,则会更好。

我有个表姨,是做老师的,女儿12岁了。她对自己的女儿就是采用金钱奖励,从小树立她的金钱观,虽然也遭到了部分亲戚的质疑,认为这么小就让孩子接触这些不好,但表姨却力排众议,坚持使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孩子。
她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她说要教会孩子从小就知道,“不劳而获”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她给孩子做了一张“工资表”,来记录孩子的所得“工资”,和孩子说,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老板,你是员工,我们要做到赏罚分明,孩子今天洗了碗,她会给孩子记上三分,今天扫了地,记两分,自己早早完成了作业,记0.5分,考试有进步,记5分。但完成得不好,却是要扣分的,比如碗洗不干净或者打碎了碗,扣一分,地扫不干净,扣一分,吃饭浪费,扣一分,考试不及格,扣五分,自己的事情没做好,扣两分……
一分就是一块钱,孩子可以随时提取,如果满了一百分仍然没有提取,她甚至会给孩子发放利息,金额越高利息越多,还有额外奖励,就像一个银行一样,有了积分奖励,孩子干活学习都卖力多了,很多事不用督促,自己就能独立做好。而利息制度,孩子为了多拿点奖励,也不会随便提取钱去乱花。而除了必要的,她也不会主动给孩子买什么多余的东西,孩子如果要,必须自己用自己的钱去买,有一次我的这个小表妹想要一个平板电脑,我的表姨说,如果你想要,你就必须自己挣积分买,为了支持你,你每做一件事,我就按照以往的基础一件给你加两分,但是如果做得不好,我会扣你双倍的分,孩子为了得到自己的平板电脑,干活学习更努力了,后来,终于得到了平板电脑,高兴了好久。而且由于她很多东西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对于这些东西也格外珍惜。
虽然我这个小表妹现在才12岁,但小小年纪却非常懂事,不仅学习好,还会干很多活,不像一些其他的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
我表姨的这个教育方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家庭,用金钱奖励这个方式也的确有利有弊,但若家长把握好尺度,以金钱作为奖励,以情感作为奖励,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我的小表妹刚开始洗碗的时候总是洗不干净,扫地也扫不干净,表姨就一点一点耐心的教她,和她一起做。表姨在生活中对她也不摆架子,她承诺如果孩子发现了自己这个当妈的错误或者哪些孩子觉得她有不对的地方,可以说出来,她也会奖励孩子,和孩子一起戒掉自己的坏习惯,悉心听取孩子的意见,互相监督,两个人一起进步,即是母女,也是共同成长的好朋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有时候不该拘泥于哪种教育方式对孩子好,毕竟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只要孩子能接受,有所成长,就可以了。

三、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论文文献

你可以先进《知网》,然后在搜索框里输入“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经过搜索,所有经过正规途径发表的和你查找匹配的论文就会全部呈现。不知你是自己需要阅读还是写了论文后面需要标注参考文献,不论那种,知网都能帮你解决,目前国内这方面最全的就属知网了。

四、家长吐槽:孩子总是喜欢装病,是不是教育方式有问题

*降低焦虑
不要孩子一说不舒服,就流露出过度的担心和焦虑,一旦这种焦虑被孩子捕捉,很可能就成为其装病的把柄。
*延迟满足、给予关爱
当孩子生病时不要对其过度溺爱。建议家长要注意将孩子的“不舒服”与“愿望满足”分开来,即使在孩子真的生病的时候,也不能过度满足孩子,尤其是无理的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懂得“生病”与“愿望满足”是两回事,逐渐让孩子意识到“不舒服”也不能成为“愿望满足”的工具。同时,这也要求父母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不要让孩子因为缺少爱而装病,让装病成为孩子博得父母关怀的一种工具。
*分清真假
善于观察,总结真病与假病之间的区别。小孩子毕竞是小孩子,只要大人细心一点,假的就真不了。所以,家人要善于观察孩子平时的行为举止,留意“真不舒服”与“假不舒服”之间的区别,并与老师积极沟通,让老师知道孩子的这个伎俩,以免老师过度担心而经常找家长。
*自现原形
让“不舒服”变得麻烦起来,使“假不舒服”自现原形。孩子喜欢用装病来达成愿望,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个方法简单又快捷。所以,如果家人或老师让孩子的不舒服变得麻烦起来,延缓了孩子 的愿望实现或者让孩子的“如意算盘”落空,那么多次以后,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方法一点也不灵,就会逐渐放弃这个行为。

五、每个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为什么不一样?对孩子教育怎样是正确的?如果教坏了会怎样???

有的孩子脾气倔强,任性,不加约束,有时我行我素不听道理,使得家长很是头痛。虽然,管理教育倔孩子比一般孩子要难一些,但是做家长的只要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讲究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就可变消极为积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第一,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的倔强任性行为,我们不能够只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要孩子有表达和解释的机会,
第二,对于听不进去道理,过于任性的孩子,要学会恩威并用。第三,给孩子讲清道理,不能粗暴批评,责骂。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方式_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方式有哪几种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方式_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方式有哪几种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mwj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xmry.com/2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