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建议)

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建议)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建议)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建议)

一、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导语: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1、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育子女“学会求知”

        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3、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应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四、教育子女“学会自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飞翔五、教育子女“全面发展”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处在这个激烈竞争时代的人,若没有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及各种能力,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家长应教育子女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还应积极参加其它各项活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应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我们家长一定会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4、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父母仅告诉孩子上学很重要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说明学习并不因长级或是得一文凭而终止。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你不必花许多钱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要让孩子们看到你在读书。你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或展览会,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会让孩子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愿望。

        曾获得过美国教育部颁发的“爱因斯坦式青年”称号的梅布得老师极力主张父母必须参与孩子学校组织的活动。这样做会向他们表明你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真的很关心。

        你不必具有一项特长或是用许多业余时间帮孩子们做什么。多数老师欢迎家长陪伴孩子们郊游,与其他家长通通电话以及打印孩子的学期特别报告等。经常向老师询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5、开诚布公地交流

        找出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询问、观察孩子正在学习什么,得到这些的确实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得知孩子在课上学习了些什么内容,并且留了什么作业。

        6、帮助孩子做到有条理

        帮孩子建立学习计划,并把所有的作业都标在日历上,这样,孩子就会提前做好。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来说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识字能力较强。用餐时的谈话越生动明了越有助于孩子对词汇的学习,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就强。

        7、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

        家长需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学习环境,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许多时候家长只看重分数。如果孩子是个全优生却不能告诉你他为获得这样的好成绩都做了些什么,那么这时父母还要对他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给他们一些启示,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与其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不如问他:“你认为在哪儿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还是在因特网?”

        考试成绩差是该同孩子谈一谈的信号。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后了?他需要辅导吗?还是因为他没有做作业才使成绩不发好的?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了解到。

        8、对孩子持有较高的期望

        一种鼓励孩子为他的未来着想的方法是设立家庭目标。家长写一份自己家本年度应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务书,其中包括孩子应取得怎样的进步。老师也有自己的任务,不要让任何学生落后,尽力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帮优秀生更上一层楼。对孩子持有较高期望并让他们知道这一点,能鼓励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不断进取。

        让孩子喜欢受教育。作为一个家长,你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喜欢教育本身,让他们认为受教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所以,我希望孩子们每天上午是带着笑容去学校,下午又带着笑容回来。”要让孩子们喜欢受教育,要做到这点真不容易。家长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有多久?每天早餐的时间是一定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下午放学后,和孩子们一起喝下午茶,听他们讲一些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可以说只要孩子想和家长在一起,家长就会和他们在一起。所以家长安排工作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上午9点至下午3点,因为那正好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

        性教育和上网。对于国内大多数家长来说,在子女教育方面可能会感到有两个困惑的难题:一个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另一个是对孩子上网如何控制。“性教育很容易,就是全家包括孩子一起观看介绍人体知识的录像,和孩子一起学习人体知识,就这样,很简单。关于上网的问题也很容易处理,把孩子们的电脑和家长的电脑连在了一起,所以孩子的电脑是受家长电脑的监督的,他们上网的内容让家长都很清楚。”

        和孩子没有什么代沟,除了在玩电脑游戏的选择上有分别之外,并不存在代沟的问题。。

        有关分数、爱好和期望。对于孩子们的考试分数,家长还是比较重视的,因为“这也反映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孩子考试分数不理想,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有必要的话和学校联系,找出分数不理想的原因。”对于孩子们爱好的培养,要基本上是不干涉他们的。既然是爱好,只要没什么坏处,只要他们喜欢就行了。孩子们自己对未来是什么期望,但是不管他们将来做什么,对于现在来说,教育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和礼貌是很重要的。”

        9、每一个家长要做的

        作是鼓励孩子们,去听他们说话,从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并把时间留给孩子。最后,作为一名家长要时刻保证孩子在正确的轨道上走!”

       

二、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你知道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吗?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希望你看完后,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1

        一、父母要学会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一种理解

        如果孩子失去了一样心爱的东西,或者损坏了一样特别喜欢的宝贝,我们一定要做到先核实一下,在我们核实的时候孩子也许会表现的不高兴,他在情绪上无法得到控制,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家长一定要做到核实一下我们对孩子情绪的理解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核实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好办多了。

        二、父母要表达出对孩子情绪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孩子的行为

        假如孩子在做错事情时,我们可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我们只是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和情绪,并不赞同他错误的做法和宽恕他的行为。因为不管孩子当时的情绪如何,情绪没有对错,情绪只是对一件事情的感受,我们只需接纳,在我们表达对孩子情绪认可的同时,也可以告诉他,我们也有过这样的行为,效果会更好。

        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家长不能一味的只体会孩子的感受,家长要教会孩子体会家长的感受,家长如果真诚而友善的把前两步做好,孩子才会愿意听你往下讲。

        四、学会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只是为了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或者将来走向社会更好的生存,教会孩子学会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帮助孩子一味地处理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避免孩子面对同样的问题,要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许有些孩子当时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出现这类问题的孩子,有可能家长平时提出来的意见太多,或者替孩子包办的事情太多,才会导致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我们家长也不要太着急,针对没有自己的主见的孩子,我们可以试着提些建议,一点点引导孩子,我们既对孩子提出了建议,又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2

        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我肯定不是什么教子专家,只不过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而已。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健康生长的小环境。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要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从不做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僭越和误导。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今日的家长们似乎都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时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为此拼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和上各种课外班。从孩子这方面来说,便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投入了可怕的竞争,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过去,为了拿到那张文凭,不知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恰好一开始就是输局了。

        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现在这个价值被归结为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

        我要对聪明的大人说: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素质教育的收获是无人能剥夺的,必将在整个人生中长久地发生作用

        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作用有二,一是给素质教育加分,二是给应试教育减负。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识的灌输。当然可以教孩子识字和读书,不过,在我看来,这至多是手段,决不可当作教育的目标和标准。追求孩子识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诗,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活跃的理性能力是源头,源头通畅,就有活水长流;源头干涸,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死水。

        对于孩子的智力教育,我不是一个很用心思的家长,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不过,我比较有心,会留意孩子的智力闪光,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事实上,幼儿理性觉醒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一定会有好奇、多问、爱琢磨等表现,所需要的只是加以鼓励,给他一个方向,使他知道这些都是好品质,从而满怀信心地继续发扬。相反,倘若对于自然生长的智力品质视而不见,却另外给他规定一套人为的标准,他在智力发展的路上就难免左右失据、事倍功半了。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父母最大的失败是被孩子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音乐、绘画、体育这些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是特殊的天赋,只有少数人适合于以之为专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又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之为自己的爱好。把所谓特长的考核纳入应试教育体制,其结果一方面是使艺术教育、体育的性质发生了扭曲,把它们由人的天性自由发展的形式蜕变成了应试的工具,另一方面则在原已过于沉重的功课之外又给孩子们增添了新的负担。

        幼儿都会表现出艺术上的某种兴趣和能力,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长大了都要成为艺术家,都能成为艺术家。做艺术家必须有天赋,而单凭幼儿期的兴趣是不能断定有天赋的。幼儿期艺术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使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良好生长。这本身就是重大收获,不管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个收获都会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在我看来,长期强迫孩子学习一门艺术,是完全违背艺术的本性的。这样做往往是出于强烈的功利目的,最后即使培养出了一个艺术上的能工巧匠,付出的惨痛代价却是不可治愈的心灵创伤和人性扭曲。

三、家长如何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如何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当今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接下来我整理了家长如何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

        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再次,要实行家教合作。

        家长要多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和商议,要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对待孩子。学校教育也是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版块。家长只有多和老师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促进其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这点上,新东方国际高中做的非常好。

四、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阎毗是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雕刻家。他的两个儿子阎立德和阎立本,也都是唐朝初年著名的画家和建筑艺术家。尤其是阎立本,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画

       阎立本小的时候很喜欢画画,但是由于性格内向,身材矮小,经常受到同龄人的欺负。有一次,阎立本被玩伴们欺负了,心里的怨气没处发泄,就躲在屋子里把玩伴们欺负他时的样子画在了纸上。他很有画画的天赋,把玩伴们都描绘成了张牙舞爪,面容可憎的模样。

       可是,这张画却不小心被他的父亲阎毗看到了。阎立本以为父亲会批评他丑化玩伴的行为,支支吾吾不敢说话。谁料阎毗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认为他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的精妙,把他大大的表扬了一番。这样一来,就激发了阎立本心中的描绘人物肖像的兴趣,从此以后,阎立本跟着父亲阎毗专心学习绘画,一步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因为画工精妙,阎立本甚至还成为了唐朝的宰相。

       《步辇图》 阎立本画

       阎立本尤其擅长人物肖像的绘画,他曾经创作过《凌烟阁功臣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传世名画,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和表情都被他刻画的活灵活现。而这一切的成就,都和他父亲阎毗的鼓励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有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们的一些古怪的举动,选择了一棒子打死的态度。殊不知,这其实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兴趣,最终让孩子变成了只知道学习的应试机器。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想要孩子有所成就,就要以身作则的成为孩子的榜样。这一点在北宋文学家苏洵教育孩子的事迹上就可见一斑。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的贪玩,不喜欢读书,对此苏洵并不是打骂和批评,而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其进行言传身教的引导。

       每当苏轼和苏辙贪玩的时候,苏洵就默默的拿起一本书来,坐在旁边静静的阅读,不管兄弟俩怎么打闹,苏洵都是聚精会神,不为所动。但当这两兄弟围拢过来时,苏洵就连忙把书藏起来,不让他们看。久而久之,苏轼和苏辙发现了父亲这个奇怪的行为,认为父亲肯定是在瞒着他们读一本很有趣的书,于是便趁着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的把这本书翻出来阅读。就这样,苏轼和苏辙在阅读中发现了乐趣,把读书当成了一种割舍不掉的人生习惯。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一同读书,一同学习,最终都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

       苏洵教子

       北宋的嘉佑元年,20多岁的苏轼和苏辙进京赴考,并且双双进士及第,轰动了当时的北宋文坛。父子三人还一同入选了 唐宋八大家 ,成为了彪炳史册的文坛领袖,而这所有的光环,都是源于苏洵以身作则教育儿子的方式和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现在很多父母一边刷着手机,一边还责备孩子不认真学习,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行为。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建议)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关于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建议)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mwj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xmry.com/979.html